泰山,五岳之首。詩經(jīng)《魯頌·閟宮》有云“泰山巖巖,魯邦所詹?!焙沃^“巖巖”未曾登過泰山自然無法體會,然而“魯邦所詹”指在魯國,不論何處,抬起頭來就能看到泰山。可見泰山是多么雄壯挺拔,氣勢磅礴。2012年5月25日,有幸公司組織員工一起登泰山,體會了一把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的感覺。
我們于25日下午坐高鐵到達(dá)泰安市,當(dāng)晚住宿在山腳下,26日清晨穿過碑林到達(dá)一天門,登山之路正式開始。
泰山有四門,一天門、紅門、中天門及南天門。一天門和紅門在山腳下,相鄰極近,是登山正路伊始。穿過紅門一路向上,途經(jīng)萬仙樓、斗母宮、柏洞、四槐樹、壺天閣等景點。泰山并不以險著稱,從紅門到壺天閣的上山石階修得頗為工整,稍有幾處略微陡峭,一行人互相攙扶,又有山風(fēng)古樹相伴,倒也能一路說笑。
過了回馬嶺,邁過步天橋,眼前便是通往中天門的十二連盤,與之前相比這里的石階窄而陡,有時只能堪堪放下半個腳掌。眾人一路無話,悶頭爬山,不到一半就已氣喘如牛,只能走走歇歇,雖不至于十步一歇,但也相去不遠(yuǎn)。
到達(dá)中天門,已是十一點半,烈日當(dāng)頭,臉上身上早已結(jié)出鹽來,俯瞰上山路,想著自己站在海拔847米的高處,不免有些得意。轉(zhuǎn)身仰望南天門,頓時心中叫苦不迭。南天門位于翔鳳嶺和飛龍巖的山埡處,盤路陡絕,云梯高懸,從中天門攀爬,仍有500多米海拔,近2公里山路。
稍做休息,眾人開始新的征程。過造型古樸的云步橋、經(jīng)古樹幽雅的五松亭、走如石如窟的朝陽洞,直到“斬云劍”、“飛來石”,方才體會到“泰山巖巖”是何意。行至對松山,便是泰山最艱險之處十八盤,十八盤巖層陡立,傾角70至80度,行程不過1000米,卻要攀登石階1954級,相對高度達(dá)400米,令人望而生畏,而南天門就屹立在十八盤之首。
途中艱辛不忍回憶,公司眾人雖能相互幫助扶持,但助力畢竟有限,要登上南門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耐力和意志力。時至下午二點半,我們終于上達(dá)南天門,回首俯視,不禁一陣后怕。
之后走過天街,登小十八盤到碧霞祠,又上行一小段山路到達(dá)終點——玉皇頂。站在瞻魯臺上,仰頭可見白云觸手可及,俯瞰則一覽眾山小,一股喜悅之情從心中涌出,漢武帝登泰山封禪之時也只能感嘆“高矣!極矣!大矣!特矣!壯矣!赫矣!惑矣!”道不出個所以然,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,早已被這雄渾壯麗的景色奪去了聲音。
泰山各處景點多以修道升仙術(shù)語命名,或許在古人眼中,登泰山便是一條從人間到仙界的修行之路。在我眼中,登泰山也是一條修行之路,修的不是仙而是一種堅定信念、腳踏實地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在登山途中,同事之間雖能互幫互助,但使你登上頂峰的終究是你自己;人生道路亦是如此,面對一個又一個高峰,若心志不堅,躊躇不前,投機(jī)取巧,如何能攀上頂峰,領(lǐng)略人生美景;對于公司更是如此,公司成長之路,道阻且長,需要堅忍的意志和頑強(qiáng)的精神迎著困難,一步一步地積累,堅持不懈才能發(fā)展壯大。
上海恩坤化學(xué)品有限公司
【本文為我司原創(chuàng)文章,如需轉(zhuǎn)載,請與我司聯(lián)系?!?/span>